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week 6 社會科學研究法 ─ 命題與假設

(行動)
這星期的課程,剛上課照慣例,Dr. Jonathan Foster
要大家討論作業,propositions and hypothesis
我的作業:

Proposition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way and information delivering
溝通傳達方式和資訊傳遞間的關係

Hypothesis 1:
Writen language is more effective then oral language.
文字的傳達方式會比口語的傳達有效

(修正:Writen language may be effective then oral language)

Proposition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beliefs and behaviour
宗教信仰與行為之間的關係

Hypothesis 2:
The religious beliefs will reduce one's desire to
see the doctor when he/she gets sick
宗教信仰會降低人們就醫的意願

(修正:The religious beliefs may reduce one's desire to see the
doctor when he/she gets sick)

(認知)

●命題與假設的原則:
1. Scope of the concept
概念的範圍要注意
2. Number of concepts
概念的數量,一到兩個為佳
3. Corespondance between propositions and hypothesis
命題與假設間的一致性
4. Is the hypothesis the testable version of proposition
假設是要能夠驗證的,要為命題的驗證版本
5. Includeing an expression of the likelihood/probabi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要包含可能的概念

●Direction of theorizing
可分為
1. 演繹法(deductive)
將抽象概念具體化。
2. 歸納法(inductive)
以詳細的觀察為出發點,然後朝向抽象的推論及觀念移動。


Dr. Jonathan Foster也以兩張圖來解釋deductive approach
和inductive approach的差異。

●Focus of theory
1.Substantive
more empirical,較為實質、正式
2.Formal theory
more general,abstract

●理論解釋的種類:
1.Causal 因果解釋
2.Structural 以結構印證理論
3.Interpretative 詮釋性解釋


(感受)
命題和假設是很重要且困難的,且必須要不斷的累積經驗,
多看多學,才會進步,透過大家的討論,
可以了解別人的想法,擴大自己的觀點。
而因為這沒有一定的答案,所以多和同學討論,是有幫助的,
正所謂截長補短,吸取別人好的觀點,改善自己差的觀點,
才能夠有所進步。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Week 5 圖書資訊學研究 ─ Information policy

Information policy
這星期的圖書資訊學研究課程,
請來了Peter Warning教授來講解資訊政策的課程,


●圖書館通常是被少數的人使用(20%的人使用80%的資源)
我覺得這是很需要被重視的問題,我們都知道,
圖書館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服務讀者,
然而,讀者並不是只指那百分之二十的人,所有的人都是讀者,
也因此,如何推廣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Primary information policy values (US)
1.Access & freedom 擷取和自由
2.Privacy 隱私權
3.Openness 開放性
4.Usefulness 有用的
5.Cost & benefit 成本
6.Secrecy & security 安全性
7.Ownership 擁有權

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Openness 開放性,
因為我認為在這個資訊快速發展的社會,
資訊的流通是非常快速的,而也因為這樣,
才能夠加速學術的交流,
閉門造車的方式是不會進步的,
要多看、多聽,多了解其他人的想法、觀點,
才能夠有所進步,所以人民有「知」的權利,這是必要的!

而Peter Warning教授也提到,1994年的時候,
因為電腦在中國不常見,所以用了很多到門鎖來PROTECT,
反觀現在,圖書館的電腦隨時可以使用,
我覺得以這樣的觀點來看,隨著時代的進步,
資訊開放性的發展會越來越快速,這是好的。

●罰款政策
罰款政策在圖書館很常見,逾期一天罰多少、
書用丟了罰多少...等等,
我們都已經很習慣這種政策,但是這也衍伸出了一些問題,
像是:
1.有些人會選擇不還書,寧願繳罰款
2.甚至有些人會將書藏在圖書館內

之前在圖書館打工時,有做搬遷的工作,和同學發現到,
圖書館的書架上面,藏了兩三本統計學的書,
這也就突顯了上述的問題,但我覺得這種問題,
是很難有好的政策去解決的,主要還是要視個人的公德心。

●圖書館制定資訊政策的目的,是要能夠:
1.Guide daily operation of the library
2.Provide a decision making regimen for library staff
3.Help ensure high-quality library service
4.Ensure wise use of library resources
5.Provide fair treatment of library staff & library users
6.Enable transparency

●公平性
這點很重要,不能因為工程的書比較少人用,就不提供,
這樣就違反了公平性,也違反了圖書館五律 ─ 讀者均有其書。


●一個POLICY會產生另一個POLICY

●Censorship(審查制度)
審查制度的範圍包括:
1.Political
2.Religious
3.Sexual
4.Social/moral
我覺得書的審查制度,是有必要的,像是bomb making、drug making
、色情或是會造成社會危險的書籍或資訊,是應該要被禁止的,
因為這不只影響讀者本身,甚至會危害到社會,不過像是政治或宗教方面,
我倒覺得沒有必要,因為每個人都有政治或宗教的自由,不應該被限制。

●資訊政策的制定,是很複雜的,因為它牽涉到太多的層面,且在制訂時,也必須要考慮到讀者,
該如何訂出好的政策,是需要經驗和時間的累積,且政策也會因為環境或是時代的變遷,
而必須要有所改變。

Week 5 社會科學研究法 ─ Theory and Research

這星期的課程是Theory and Research,

(行動)
剛上課的時候,Dr. Jonathan Foster就要大家一起
play a game,他把大家分成兩兩一組,
來討論上星期的評分表作業,我跟我的組員分數都很相似,
不過在討論的過程中才發現,雖然分數很像,
但是還是會有不同的意見,經過討論後,
我也發現了一些本來我沒有察覺到的優缺點,
我覺得這樣的討論方式很好,大家可以互相交換意見,
這樣對於不論是title、abstract、introduction、
literature review、method、result、conclusion
的看法和評鑑,都可以有進一步的了解。


(認知)
●好的文獻探討需要?
1.有集結的概念,將相關資料整合
2.整合不同作者的主張和研究發現
3.研究的主張很清楚並以評論的角度陳述

●What is theory?
理論將世界的現象用簡單的陳述將其概念化。
其要素為:
1.假設
假設為理論的基礎。
2.概念
由符號和定義所組成(以高度為例)
而概念又可細分為Simple concept和Complex concept
3.關聯
概念和概念之間是相連的,而相關聯的概念也可以推敲出一些事情。
4.Units of analysis
對於概念的產生、經驗性的測量、觀察來說是很重要的。

●Propositions and hypotheses(命題和假設)
Proposition(命題)就是對於兩個或多個概念間的關係做假設的陳述。
hypotheses(假設)將一個尚未被實際證據驗證的命題,已可以被實證的方式陳述出來

(感受)
這星期的課程,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我覺得分組討論,
可以讓大家了解到其他同學對於同一件事物的看法有何不同,
藉此也可以增加自己觀看事物的看法,而這星期的作業,
是Propositions and hypotheses,
我對於命題和假設並不是非常了解,看來得要好好努力了。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Week 4 社會科學研究法 ─ Research Mathods in Social Sciences

這禮拜的課程,請來了Dr.Jonathan Foster來講課,
講的是Research Mathods in Social Sciences
(文獻探討)

●量化研究是演繹法,需要先有理論

●質化研究首先描述帶研究的社會氛圍

●文獻探討對於質化和量化研究的位置在哪裡

●What is a literature review?
1.self-study review(自我研究回顧)
作者證實他對於主題領域的熟悉度,通常是教育和課程的必備品
2.context review(脈絡回顧)
作者把詳細的研究聯結到更廣泛的知識
3.integrative review(整體回顧)
作者統整該主題目前的知識狀態
4.methodological review(方法回顧)
作者評量不同研究方法的長短處
5.theoretical review(理論回顧)
將相同研究主題所要表達的理論和概念去進行比較
6.history review(歷史回顧)
作者去回溯以往的議題或文獻

●Where can we find literature?
1.peer-review scholarly journals
2.semi-scholarly professional journals
3.newsmagazines and newspaper
4.books
5.dissertations
6.conference proceedings
7.government documents
8.policy reports

●Evaluation
Dr.Jonathan Foster在課堂上也跟我們講解了有關於文獻探討各部份的評鑑要點,
像是一個好的Title或是abstrct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並且也舉了例子讓我們
在課堂上面投票,看看大家的看法為何。

●Evaluating a Research Article
這是我們這星期的作業之ㄧ,Dr.Jonathan Foster要我們評鑑文獻,
包括了:
1.Title
2.Abstract
3.Introduction
4.Literature review
5.Method
6.Results
7.Conclusion

●心得
文獻探討是很重要的,它是對於研究主題相關文獻作評析、摘要
、綜合的動作,透過分享和交流,必定可以促進學術交流,
藉此讓學術更為的進步。
這禮拜是第一次上Dr.Jonathan Foster的課,聽的還真的是很吃力,
也突顯出了自身英文能力的不足。

●圖書資訊學的學術資源清單
1.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2.CEPS 中文期刊服務
3.中文期刊篇目索引影像系統
4.圖書資訊學期刊全文資料庫
5.國圖網站
6.國家圖書館館刊
7.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8.OCLC FirstSearch 西文期刊論文資料庫
9.Bowker's Ulrichsweb.com 全球期刊出版目錄資料庫
10.Google scholar
11.維基百科

●尋找文獻的經驗
最近因為接了訪談的CASE,主題是有關於RFID,
所以用了GOOGLESCHOALAR來找尋相關的文獻,
不但有找到我所需要的資料,同時它也會顯示此篇文獻被引用了幾次,
而我也會從被引用次數較多的文獻來優先閱讀。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Week 4 圖書資訊學研究 - Practical Issu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orming Infrastrure Design

這禮拜穆教授演講的主題為
Practical Issu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orming Infrastrure Design

●What is Knowledge?
Data → Information → knowledge
資料是未經證實的事,資料再加上一些相連的關係,並且經過整理,
就成了資訊,資訊在連結上相關的經驗,就成為了知識,
而知識可以用來當做決策的依據或標準。

●What is Knowledge Management?
知識管理,是結合了使用者和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將組織內部的知識,
加以進行管理,並且讓其能夠有效的流通、散佈和分享,透過這個過程,
讓知識能夠發會最大的價值。

●企業通常不願意公開細節,因為這牽涉到商業機密,
所以企業界不像學術界一樣自由交流,然而交流的不通暢,
往往會發生問題。
而穆教授也以幾個企業的狀況來進行討論。

●公司、大企業在進行轉換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就像是大象和恐龍一樣,
轉身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企業要有良好的競爭力,就要能夠有好的知識管理系統
講到良好的競爭力,老師也提到了鴻海集團,它們會雇用以一些已退休,
具有經驗的人員,這作法真是聰明,真不愧是大集團。

●Research Objectives for GE Healthcare
.Related issues
-Information Artifact Digitalization
-Information Document Index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運用了管理的概念)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Access
-Core problem:"People can not find what they want"
(不一定是找不到,而是找到了但卻不知道,也就是說不一定是
search出了問題,可能是background不足。)

●問與答
而穆教授和小蝶老師也針對了幾個問題進行回答

Q:產業與學校的合作機制?
A:
1.產業參與學術開會(如果產業有需要的話)
2.派學生去產業作實習生(也可以增加其收入)

Q:如何讓人發現圖資的專業?
A:圖資的人員,是「無可取代」的,圖資和教育是屬於同一個領域,
都是屬於一級學科,且圖資的人員,具有相當高的資訊敏感度,
再加上我們學東西快,所以在職場上我們並不會失去優勢。

●右手拿筆,左手拿刀
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我們要學習到新的概念,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練習,要時常運用,
才能夠更加的精進,而我們透過不斷的學習,
便能夠增強我們的能力,而圖資學的東西很廣,
且時常在改變,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專精,
而是我們對於任何領域的知識都有涉獵,
我們可以將此當作基礎,也就是因為這樣,
所以我們學東西很快,而有了穩固的基礎,
自然而然的就能夠增強我們的技能,「人才不會被取代」,
所以我們更要努力,讓自己能夠成為人才,
讓自己更有競爭力。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Week 3 圖書資訊學研究 ─ Bibliographic Latent Semantic Index: No Blames on Users

Bibliographic Latent Semantic Index: No Blames on Users
(書目隱性語義索引:使用者無錯)

這禮拜的課程,所上請來了Mu教授來進行演講,
演講的主題為
"Bibliographic Latent Semantic Index: No Blames on Users"
Mu教授剛開始先自我介紹,也介紹了我們的姐妹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ilwaukee

●Users Behaviors
1.Very few advanced search features
2.Rarely use Boolean
3.No interested in relevance feedback
一般的使用者,大部分都是使用一般的搜尋引擎的基本搜尋,
很少使用到進階搜尋、布林邏輯、也不重視相關回饋,
所以常會在檢索時發生錯誤,但是「Users always correct」
所以不能說使用者是錯誤的。

●Why people like google?
Because they know we are "thinking" based on what we are "saying"
大部分的人會喜歡使用GOOGLE就是因為他們會在搜尋時直接打上平常的用詞遣字,
而這也牽涉到了Lexical vs. Semantic的問題,
打的字跟想的意思不一定能完全吻合,
因為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能夠有相同的表達方式,
所以身為中介者的系統就扮演著很重要的腳色。

● 許多相同或是相關的書籍或者是資料,應該要能夠有所連結,
若是能夠連結起來,那麼對於學術的交流來說是好的,
也更能夠突顯書籍或是資料間的價值。

●What is LSI
1.Remove the "noise" of a document representation
2.In other word, provide a skeleton of document from a different angle
3.Using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Try to capture the key concept
索引時找其最重要的特徵,例如:圖片搜尋馬英九,不一定是會搜尋到本人的照片,
可能會找到和馬英九一樣的鞋子、髮型...等等的圖片。
所以LSI強調它可以Remove the "noise" of a document representation,
這樣一來使用者更能夠更快速,且更有效率的查詢到自己所需要的資訊。

●產品與研究的差別,就在於產品必須要強建,必須要能夠考慮到所有的因素,
但是研究不一樣,研究只著重於某一項因素,其他的因素不需要太過拘泥。

●An Rockwell Question/Answer System 無Page rank,所以用LSI,
而GOOGLE有Page rank,因為其效果比較好,所以不使用LSI。

●LSI與YAHOO同,常用詞檢索做得很好,但是較冷僻的詞效果不佳,
在這方面反而是GOOGLE做的比較好,也就是說,LSI和YAHOO是服務百分之八十的使用者,
GOOGLE則服務另外百分之二十的使用者。

●心得
這堂的演講,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也見識到了許多新的概念,
不過講義上的一些數學公式,當然是看不太懂。
而Mu教授提到的概念,將相同的東西,分在一起。
我想這是很重要的概念,在這個資訊發展快速的社會裡,
我們的身邊無時無刻的出現了許多的資訊,
所以我們必須要能夠將其相關聯的資訊分在一起,
這樣子不但對於使用者來說更方便,對於學術的進步也更加的有益處,
因為它可以將某領域,或者是某學者的資料,結合在一起,
讓使用者在進行參考的動作時,有更好的工具。
而Mu教授也提到了一些出國唸書的相關事宜,真的是非常的受用,
下禮拜還有一堂演講,期待可以在學到更多的東西。

Week 3 社會科學研究法 ─ Basic research concepts

●「會」和「不會」
這禮拜一上課,
老師就針對了上禮拜同學的意見進行討論,
有人的分類方法是分成「會」和「不會」兩種,
這對於個人來說是很好的方法,
因為可以對於不會的東西進行了解的動作,
也可以對於已經會的東西在更深入了解,
這種分成「會」和「不會」的方式為 Personality,
對於個人來說較為有用。

●Common sense 不能成為 Scientific knowledge

●人的知識從兩方面而來
1. 演繹法(deductive)
將抽象概念具體化。
2. 歸納法(inductive)
以詳細的觀察為出發點,然後朝向抽象的推論及觀念移動。

●偽科學(被主流科學不能接受的科學)的特質
1.Use of vague, exaggerated or understable claims
2.Over-reliance on confirmation rather than refutation
3.Lack of openness to testing by other experts
4.Lack of progress
5.Personalization of issues
6.Use of misleading language

●「測量」和「樣本」
測量(measurement)
1.用數字測量欲研究物件(要設計研究的工具和標準 Instrument)
2.分類
樣本(sampling)

測量工具若無法反應測量物件的特質,會造成內部效度錯誤
錯誤的樣本,會過度概化,也就是造成外部效度錯誤

●「信度」和「效度」
信度(reliability)
是指可靠或一致。它的意思是在同樣或類似的條件下,
同一件事可以重覆或再次發生。

效度(validity)
效度的意思是真實性,指的是構念或研究者在概念
定義中將想法概念化的方式契合數量的程度。

●「質化」和「量化」
質化的目的:
獲得具代表性的樣本,從大母體中取出單位、個案
量化的目的:
蒐集能夠澄清、深化了解的特定個案、事件、行動

●新挑戰
接著老師忽然要大家分組,進行討論,每一組負責一個章節,
然後要向大家報告,大家開始手忙腳亂地整理PPT,
整理出各組覺得最重要的幾個部份,還有列出不懂的辭彙,
但是還真的是很緊張,不過還好我們這組的組員大家都很厲害,
所以總算是順利的報告出我們所討論的東西。

●因果假設的五種特徵
1.它至少有兩種變項
2.它表達出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
3.它可以被描述成一種預測或是未來結果的期待
4.它合乎邏輯地鏈結到一個研究問題與理論
5.它具有可否證性

●心得
星期三的早上聽了將近三小時的演講,
下午接著上課,真是一大挑戰,
再加上要分組報告,又讓人緊張萬分,
不過還真的是十分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