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的課程,請來了政大的陳志銘老師來講課,
主題是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模式研究
●數位學習不單是將教材放網路上讓學生使用,
重要的是能夠有互動、參與和分享,
我覺得這就有點像是WEB2.0的概念一樣,
不是要學生坐在電腦前看上課的影片或是教材,
就叫做數位學習,要能夠產生互動,激發學習動機,
才能凸顯數位學習的價值。
●傳統教學:
學習者:被動,必須遵守某些行為規則及某些溝通型態
缺點:
1.效率低
2.效期短
3.特定性,或範圍小與層次低
4.非個人化教學
●數位學習:
以學習者為中心導向:
互動性、自我導向、可反覆練習、量身訂作
數位學習的重點在於如何利用資訊通信科技來提高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成效
●不斷融入新的資訊技術
1.情境感知技術
2.WEB2.0
3.多媒體技術
4.人工智慧與資料探勘技術
5.數位典藏與數位圖書館技術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情境感知技術,
他會透過儀器,
獲取一些生理上的數據,並且根據此數據,
來判斷使用者的情緒或感受,
老師也提到已經有MP3可以做到這樣的技術,
若是使用者情緒不好,則會播放一些開心的歌,
我覺得這非常的有趣,也非常的人性化,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人性影響科技,
我覺得越貼近人性的東西,
就越容易受到使用者的青睞。
●數位學習用在企業界
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因為公司根本沒有時間去幫新進員工作做教育訓練的動作,
所以讓員工自己利用上班以外的時間,
透過數位學習去完成教育訓練,
所以數位學習的運用是非常的廣泛的。
●心得:
我覺得數位學習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
不過我認為要完全取代傳統學習,
是非常困難的,就像是常常會提到無紙社會,
無紙圖書館,這些我覺得其實不太可能,
傳統的東西必定有新科技無法取代的地方,
書,有其存在的價值,
有些人還是享受翻書的感覺,
而像傳統學習,現在仍然是主要的教學方式,
在短時間內要去改變很困難,
必須要慢慢地將數位學習與傳統學習結合,
讓學習有更大的益處,
才能夠讓學習夠有效率,更加地進步。
學術研究與寫作之性質
14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